国内新闻

刷满课时就能当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市
发布时间:2023-11-23 12:17:29   次浏览
来源:

  只要刷满课时就能当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乱象调查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 本报实习生 毕  冉

  “零基础,不限专业”“报考包过,不过退钱”“轻松兼职,月入数万”……近段时间,各类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纷纷借势“双11”,加大促销宣传力度。

  随着家庭、职场、社交心理咨询需求增加,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日趋受到大众欢迎,随之“火”起来的还有心理咨询师培训行业,不少培训机构从中看到了商机。有关查询平台数据显示,我国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企业已经超过16万家。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心理咨询平台、机构收费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咨询师水平却参差不齐。虽然是非准入类职业,但心理咨询师培训合格证被一些机构包装成“从业资格证”。还有机构声称,只要刷满课时,拿证上岗当心理咨询师只需几个月。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提出,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行业,涉及人心理的改变和行为干预,需要较高的准入标准和较长的职业训练过程以达到一定胜任力。“速成”获得的培训合格证书,对执业资质方面的证明力有限,若想仅靠一张通过率极高的证书在行业内寻找一份薪资优越的工作不现实。相关部门须尽快出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准入、专业培养和职业伦理监管等标准,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培训走红暗藏乱象

  记者采访北京、山东、湖南等地多位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考证的学员得知,他们有的是心理学爱好者,有的是职业发展需求。而一些培训机构对非专业报名保留了一些名额,推出的班型学习长短不一,多为3个月至6个月。

  来自山东的张女士是一位心理学爱好者。她发现,近年来,国内诸多心理平台、培训机构都推出了“心理咨询师”系列培训课程。“打开一个App,能听到报考心理咨询师的广告;电脑网页也经常弹出‘偷偷考个心理咨询师’的广告。”张女士说,由于她搜索过相关资料,便有培训机构三天两头打电话推销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课程和考证服务,让她不胜其烦。

  曾任职于北京一家校外英文辅导机构的孙女士,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需要,比如要给家长开一些关于如何克服家庭焦虑情绪、如何给孩子带来正向情绪体验的讲座,而需要考取心理咨询师。“其实去考证的人都知道这个证非常‘水’,可以说百分百会过。考完再去开家长讲堂,这样会显得我更加专业。”

  可来自河北的李女士却没有轻松“过关”,别说“过考试”了,连前期培训都被“坑”了。

  “之前考心理咨询师证需要对口专业,如今没有门槛了,我就报了名。”李女士先在第一家培训机构交了7000多元,对方承诺拿到证书就可以分配工作,结果学了一段时间后机构倒闭了。对方指派了另一家机构对接,李女士又交了9880元“督导”费用。

  “所谓督导,就是培训老师会带我看案例、积攒经验。但后面这家机构没有和我签合同,没有发票,也没有提供新的课程内容。发现不对劲后,我要求结束学习并退费,对方却要求扣除30%的费用。”李女士说。

  李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和机构方的聊天记录,对方先前要求她缴费10800元,作为“终身督导费用”,可以办理分期付款,并承诺拿证上岗后会由平台派单,不需要学员自己找客户,通过线上语音的方式为来访者解决问题。后来经过“讨价还价”,机构方给李女士优惠了900多元。

  “他们说前3个月每单100元、3至6个月每单200元、6至12个月每单300元、12个月以上每单500元,还承诺‘每月薪资不低于5000元’,每天会派5至10单,还会有一些知名高校的心理督导老师一对一进行跟踪辅导,完全不用担心做不好。”见李女士犹豫,对方当即担保“上不了岗,接不到单,挣不到钱费用全额退”。

  李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记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以“心理咨询”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投诉有2000多条,其中很多投诉是针对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的“情感挽回”服务。这类服务宣称能“挽回恋情”“百分百复合”,动辄收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这些机构先是夸大效果、做出虚假承诺,在具体操作阶段再以各种方式诱导消费。”有不少投诉者在平台上写道。

  夸大宣传速成拿证

  记者联系了数家提供心理咨询师证书考试报名、培训服务的机构发现,“封班”“赶考末班车”是其频繁使用的话术,还有一些机构将培训合格证包装成“从业资格证”,声称考了就能持证上岗。